展覽快訊| 坐座做.做座展|SIT DOWN PLEASE 跨越一世紀的設計脈絡
坐座做.做座展|SIT DOWN PLEASE
跨越一世紀的設計脈絡
是否有想過究竟我們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坐著?
策展人開場白,就點出被忙碌生活所忽略的事實。
人們醒著的時間裡有80%是坐著,因此,椅子不僅僅是椅子,是每天接觸最頻繁的一種生活道具。在台灣產業發展中,「椅子」的製造與設計,歷經農業手工藝時期、輕工業代工模仿時期,近年走向設計與風格塑造之路,可見坐具文化深植於台灣人生活底蘊,但究竟台灣設計的特色是什麼、美學脈絡又該何處尋呢?
為了喚醒大眾對坐具設計的關注與重視,加強設計教育與建構美學脈絡,台灣設計研究院邀請知名工業設計團隊「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」,合作策劃主題特展—「坐座做.做座展」,自3月10日至7月5日於台灣設計館06展區展出。本展從「坐、座、做」三個軸線呈現椅子的故事,趣味性的諧音雙關語,也強化了設計的韻律與空間的詩意。
策展人徐景亭認為,「坐是一種姿勢,座是一種象徵,而做是一種行動!」椅子除了是產業趨勢發展的指標外,更是具有文化象徵的產品,從這個想法延伸規劃出三大展區,並設置觀眾動手做的學習場域。
從「坐」的姿態,看到台灣工藝史詩
甫走入展場,將看到逾50張台灣椅陳列於平台上,猶如在地設計躍上伸展台。策展人用心梳理跨越一世紀的設計脈絡,依創作年代作為敘事軸線,讓觀眾一次飽覽經典工藝與當代創意。前半世紀的經典代表,是由館藏中精選展件,包含:1930年代農業社會的竹製家具、1950年代輕工業時期的塑膠製鬱金香椅、及1960年代太空時期的「圈椅」等,每一把椅子都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誌,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的集體記憶。
近年來,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台灣設計師身影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,本展除了展現經典工藝,也將策展視角延伸至當代趨勢,邀集13位當代設計師,包含王俊隆(竅門設計)、許向罕(向罕設計)、周育潤、徐景亭(東海醫院)、林曉瑛、林靖格(格子設計)、陳奕夫(路力家器具)、黃涵宜(祥業工業)、吳俊儒、吳孝儒(無氏製作)、高寶惠、賀仁瑋(PISTACCHI DESIGN)、Kenyon Yeh等人展出精彩作品。
其中最具指標性的館藏為日治時期顏水龍所創作的竹製家具,顏水龍為國內引進德國包浩斯學校的教育概念,大力推動工藝美術教育;策展人特別將顏水龍作品與包浩斯代表「紅藍椅」並置呈現,讓觀眾一覽東西方、材質、結構、設計對話,其簡約美感皆為兩者間的共通性。
01 「坐」的進化式,看到當代詩意空間
近年來,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台灣設計師身影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,本展除了展現經典工藝,也將策展視角延伸至當代趨勢,邀集13位當代設計師,包含王俊隆(竅門設計)、許向罕(向罕設計)、周育潤、徐景亭(東海醫院)、林曉瑛、林靖格(格子設計)、陳奕夫(路力家器具)、黃涵宜(祥業工業)、吳俊儒、吳孝儒(無氏製作)、高寶惠、賀仁瑋(PISTACCHI DESIGN)、Kenyon Yeh等人展出精彩作品。
展件中,有傳統工藝的延續與創新,例如周育潤以台灣特有的「五角編」技法,組成極具當代設計感的「泡泡沙發」,曾前往杜拜設計節(Design Days Dubai)讓阿拉伯國家驚豔。
設計師王俊隆與竹藝師聯合製作的「作繭計劃-蠶絲竹編沙發」,巧妙應用農村養蠶智慧,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,將椅子引領至永續發展的美學層次,吸引世界各地專業人士的讚嘆不斷;這件作品亦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共襄盛舉之下,首度借展至台灣設計館與民眾見面。
許向罕的「X多元模組家具系統」,以仿生造型、數位列印技術,打造出獨特的模組化設計;透過更換局部零件創造新功能與價值,達到使用週期延長,是解決當今環境課題的永續設計。台灣當代創作者已從上一代所累積的豐富資源中,尋找到屬於自我的文化基因,並淬煉出符合當代需求的美學新觀念。
02 「座」材質,窺見文化演進
第二展區展現生活坐具的材質實驗,介紹竹、木、金屬、複合媒材等材質的特性與製作過程,發展到加入機具生產製作的木材傢俱,再到金屬加工與塑料射出成型;2000 年之後,個人意識、在地自覺萌芽,激迸出設計與工藝跨界合作,大膽嘗試各項新穎材質與工程技術。
03 「做」經典的完美人體工學
第三展區探討「人體工學」,展示 20 世紀現代家具的經典代表—伊姆斯夫婦(Eames)1956 年發表的單人躺椅。他們找到最符合人體工學的數字,讓躺椅微微向後「15 度角」傾斜,提供舒服的靠背,讓胸部處於平緩、無壓的姿勢,創新技術徹底跳脫當年傳統座椅形式。為了讓觀展者理解「伊姆斯躺椅」坐起來如此舒適的原因,策展人設計了一面動態投影牆,將乘坐的一瞬間以科學視角來呈現。
伊姆斯夫婦被選為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,他們透過大量地材質實驗與製作,引導出革命性的觀點,該作品也點出展覽「做」的核心思想,鼓勵觀眾動手玩設計。
做——自己的椅子
延伸人因工程概念,第 3 展區設置了 3 種高度的平台,讓觀眾實際乘坐、找到最適合自我身型的坐姿。
這次展覽摺頁將工程圖學慣用的「格線系統」融入其中,提供觀眾精準繪製椅子的造型與高度,再透過紙材特性進行摺疊與撕割,便能利用平面紙張製造出立體感的椅子。讓大人和小孩都能盡情享受做椅子的樂趣,所有天馬行空的靈感信手拈來,每位觀眾都能成為下一位設計大師。
椅子,不只是一種工藝,而是台灣人的生活方式,台灣設計館透過椅子的設計脈絡,尋找台灣美學的基因,自2020年3月10日至7月5日於台灣設計館06展區展出「坐座做.做座展」。本展透過精心的展場設計,梳理出跨越一世紀的設計脈絡,囊括傳統經典與當代創意,並導入了人體工學理論,淬煉出最具台灣味的「坐座做」美學。展覽期間,將陸續辦理專題講座與教育工作坊,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這場設計饗宴!
展覽資訊
坐座做.做座展|SIT DOWN PLEASE
時間 | 2020/3/10~7/5 每週二至週日09:30 - 17:30
地點 | 台灣設計館06展區 (松山文創園區松菸口)
票價 | 150元(全票)/100元(學生票、團體票、松菸口會員票)
主辦 | 經濟部工業局
執行 | 台灣設計研究院
策展 | 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
視覺 | 形容事物所